2024年汽车流通行业渴望哪些情绪价值?

编前:被“难”和“卷”字笼罩的2023年渐行渐远。站在2024年伊始,总有一些情绪让人产生共鸣,总有一些疑问让人扪心自问:汽车流通行业在新一年能否打破连续亏损的魔咒,企业经营实现触底反弹?流通企业又该如何修炼抵御风险、自我修复和逆势增长的能力,从而找寻到在不确定性中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应对之道?“情绪价值”是2023年的热词,汽车流通行业的2024年需要哪些情绪价值?

以销定产

供求矛盾有待缓和

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呈现喜人的增长态势,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 直言,这主要来自厂商的“以价换量”,是厂商牺牲了利润率获得的。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其中就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因素,这正好切中汽车行业的要害。

去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多次呼吁,车企要改变生产方式、把握生产节奏,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排产,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厂商共赢的商务政策。

致同咨询TMT-信息技术行业领导合伙人、交易支持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敬文 认为,汽车供求矛盾在新的一年里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一方面,产能过剩的厂家在短期内面临存货积压、降价“内卷”的压力下会选择寻求策略调整,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是更多地向境外市场输出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逐步回暖,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也会逐渐恢复,只是这个过程不会太快。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 则认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符合政府预测的5%左右的合理区间。2024年,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各调研机构普遍认为,供需矛盾也许会相对缓和,需求会稳步上升,汽车工业在电动汽车的牵引下,也许会比2023年再有4%~6%的增长。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有望达到6%以上,包括汽车在内的需求相对不足的严峻形势,也许会相对放缓。

渠道迭代

适合才是最好

2023年,汽车流通模式的变革仍在继续,不少直营起家的新品牌开始回归授权经销模式,还有一些品牌采用代理制与授权模式的结合体,备受关注的“华为系”汽车问界也调整了卖车渠道,小米汽车虽还未上市亦已开始大量招聘布局终端渠道。

2024年,直营模式是否还能占据上风,授权经销模式能否脱离窠臼,渠道变革的方向是加速融合还是持续分化?

致同上海办公室并购交易咨询副总监徐昉晗 认为,零售渠道一直以来是汽车销售的关键一环。授权、代理只是合同关系和合同安排有所区别,本质上其实都是整车厂在其产品形成规模化市场后,必须建立第三方销售网络的商业形式。直营起家,是一些新势力在创业初期为建立品牌形象、精准把控目标客户群等目的在零售端的短暂布局,但成本过高且覆盖面太有限。想要在全国甚至更广范围扩大销售,与合适的第三方渠道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章弘也认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可以清晰地看到,直营模式、授权模式、代理模式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关系,各新能源车企对于销售模式的取舍,还是要看销售是否顺畅、售后服务是否容易展开、运营成本是否合理、消费者信息是否可以及时反馈到研发端和生产端,最终反映的还是品牌的竞争力及成本的控制能力。

最近,极氪、零跑经过一段时间的直营探索后,都在转向寻找优质经销商。可见,不论是经销模式、代理模式还是直营模式,多元化的渠道万变不离其宗,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专业服务,谁就能在大浪淘沙的环境中留存下来。

拥抱新能源

挖掘新业务

近年来,汽车销售网点布局过密、经销商库存高企的顽疾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今年汽车经销商的盈利状况更加趋向恶化,经销商退网成为“新常态”。

陈敬文认为,其实,汽车经销商销售整车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2024年经销商的经营情况能否好转还很难说,短时间内内需如果恢复较慢,则退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展望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展开激烈角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加大。章弘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关系,不是共存共荣的竞争关系,而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尽管燃油车销量占比依旧可以达到六成以上,但经销商是继续采取观望态度,还是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从销售燃油车到销售电动车逐渐转型的大潮中来,这是决定经销商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大事。

选择销售什么品牌的车辆非常重要。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带有差异化的品牌产品,并且能够从销售中获利,才是销售的王道。

利用数据、网络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营销同样重要。此前,由于大多经销商的导购人员都采取单兵作战的模式,依靠奖励政策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因此不愿意采用透明共享的数据网络营销模式。然而,目前在直营模式已占1/3销售份额的情况下,再依靠单打独斗的个人模式,肯定会形成信息不通、沟通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局面。

如今经销商必须主动拥抱变化,尤其是要主动拥抱新能源,探索适合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新模式,还要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端,开辟新业务满足用户补能、检测、美容改装等新需求,才能改善生存现状得以可持续发展。

厂家补贴

今朝蜜糖他日毒药

厂商关系是汽车流通市场永恒的话题。

2023年,一封来自经销商联合向一汽丰田抗议的倡议书在网上流传。为了安抚经销商,一汽丰田不仅通过减产的方式来帮助经销商缓解库存和资金压力,还在今年“818”、“双11”、“双12”期间,均推出了购车补贴、购车现金券、置换补贴、购置税补贴等厂家直补政策,先由经销商垫付,再安排返利。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1月,宝马针对完成任务的经销商,每辆车补贴6688元。补贴不分油车、电车、国产车、进口车,均为6688元。据悉,这是近几年宝马首次补贴经销商。

此前,车企对经销商如此大规模补贴还出现在2014年前后,经销商要求宝马落实50多亿元补贴的承诺;一汽-大众奥迪为350家经销店发放了15亿元补贴;奔驰以“特殊销售质量奖励”名义给予经销商额外奖励,每辆补贴4200~7250元。

徐昉晗认为,车企补贴经销商,主要原因在于经销商微薄的利润空间、持续亏损导致的生存危机。作为车企来讲,不希望多年来培养建立的零售渠道网络毁于一旦。当然这种对经销商的补贴一定要在适当范围内,而且是在销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对于车企和渠道是一种可持续的双赢安排。但如果经销商长期无法恢复正常的业务量水平,那么厂家补贴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厂家补贴无异于一针兴奋剂,能让濒死的经销商起死回生,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会让“不断奶”的经销商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更关键的是,车企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二手车生意

All in还是退场

眼下,我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新车销售增长基本上要靠二手车拉动,二手车市场大有可期。但现实是,这两年大量从业者涌入二手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不少车商销量持续走低,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场。

北京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萌 分析,当前整体经济环境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来缓和,汽车不再是这个阶段的刚需商品,特别是中高端车型。由于消费信心不足,人们倾向于减少大宗支出,所以二手车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显得不太活跃。

与此同时,新车产能过剩严重,高度“内卷”和低质量价格战导致新车大范围、无规律、大幅度地交叉降价,影响在用车和二手车的价格稳定。尤其这几年官方降价、4S店降价、库存车降价,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折扣,只有想不到的价格”,让很多人觉得新车不贵而且越来越便宜,相比之下二手车没有了价格优势,吸引力自然不足。

2023年,1900余万辆二手车交易量、80万家二手车注册相关企业,从数量到质量全面竞争,优胜劣汰的同时,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适者生存,二手车贩子想要成长为企业家,需要时间、人才、视野、格局和公司机制。二手车行业从资源时代进入到运营时代,粗放管理、靠关系、拼资源的日子彻底过去了,信息差收益严重缩水,二手车企业的精细化、数字化、人才团队化才是当务之急。王萌说:“不进化是等死,进化错了方向,则可能是找死。”

汽车后市场

红海中蕴藏蓝海

近日,抖音集团旗下的抖音、懂车帝双平台联合开展汽车后市场业务,并同步推出全新品牌“懂懂养车”,囊括了修车、保养、洗车美容等服务,这也是懂车帝首次入局线下养车业务。

2023年10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汽车后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在政策利好推动下,这份万亿市场对于各路玩家而言,显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

山东省烟台市汽车养护行业协会监事长胡乃增 认为,燃油车后市场无疑已经接近于红海,但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却面临着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他看来,2024年将是有史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最火爆的一年,伴随而来的是充电桩、光伏发电、电力系统升级、储能以及对后市场增量等利好。

对于汽车后市场而言,原有的燃油汽车维修市场正在逐渐被新能源汽车维修所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板块的升级转型,一批新能源汽车维修品牌已经悄悄走向前沿,如:电动工坊、德系车新能源、蜜蜂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车连锁品牌已经掌握了很多源头工厂资源,轻质化车身、铝钣金修复等新兴业务风生水起,这也许是未来十年内让汽修人失去铁饭碗的一场汽车革命。

值得关注的是,流量依旧是汽车后市场的关键竞争要素,各平台都在抓紧争夺流量,寻找新的市场增量。同时,流量也是最容易“流失”的因素,真正能留住客户的,还是门店的技术、运营和服务等各层面能力。

数字化转型

摆脱噱头感受真香

2023年,被称为“数智原生”元年,各种数字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各类AI智能原生应用不断涌现。伴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其与汽车流通行业的融合正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数智化工具广泛应用到汽车经销商的营销场景中,助力汽车经销商由“流量”向“销量”的增益进阶。

一位汽车经销商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集团正是通过数智化转型升级,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形成竞争优势。针对运营中遇到的成交规模下滑,盈利能力减弱、人才培养受限等多种难题,他们分别从数字化新媒体营销赋能获客、整合共享内部资源降本增效、组织人才培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寻找应对之策,并从组织能力、获客转化、利润突破、服务价值等方面提出应对新市场环境挑战的突围策略,将私域运营、用户服务终身价值开发、延长用户价值链条视为未来汽车经销商的发展重点。

徐昉晗认为,对于包括汽车流通行业在内的全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都是极其重要的升级变革。站在汽车流通行业的角度,产品供给和库存、即期和中长期的需求、物流信息要素等信息的匹配和管理,无疑将大大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这其中数字化转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车销售方面,近几年传统及新势力车企都倾向于使用数字化营销手段。

不可否认,数智技术正成为驱动汽车流通行业变革、汽车经销商转型的重要原生动力。

汽车金融

还有甜区可寻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由年初的一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开始,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内卷”。汽车金融作为与终端销售紧密相连的一环,同样在2023年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在红海中寻找蓝海,2024年汽车金融行业的几个机会点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同辉融资租赁首席执行官汪涌 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的大势不可阻挡,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趋向于变成“更新很快的大玩具”,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发生明显改变,不执着于一定要拥有新能源汽车的所有权。因此,新能源汽车金融的订阅服务会成为新的机遇,这一趋势在上海已经有所显现。

与此同时,二手车金融会成为汽车金融领域新的增长点。淘车车首席执行官姜东 指出,2023年新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让车企用于金融补贴的资金挪作他用、转而支持新车销售,导致新车金融渗透率有所下降,这反而暴露出了真实的新车金融渗透率。然而,目前二手车金融产品并未能很好地支持二手车零售业务,美国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客户实现差异化利率。

此外,车抵贷也是公认的新机遇。长安新生总经理霍宇南 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下,新车金融利润趋薄,相反车抵贷业务利润尚可;加之经济下行,消费者对于资金的需求上涨,车抵贷业务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预计2024年会有更多玩家进入这一市场。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正因为客户资金状况不佳,其信用风险也在增加,“车抵贷是汽车金融中风险最高的业务”,这一点时刻不能忘记。

文:郝文丽 编辑:焦玥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2024年车企还投短视频顶流号?难怪新车营销哑火

2024年的车企会遇到一个问题,为数不多并在急剧收缩的营销预算,面对两微一抖一书,再加上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媒体平台:

究竟该把费用投到哪里更合理且有效呢?

有些车企就认为,哪里流量大就投到哪里,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比其他平台就是有天然的流量优势,毕竟现在全民抖音。一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单日短视频在线时长大概在150分钟左右、规模超过10亿人,可谓惊人。

微信公众号似乎已经有点昨日黄花、微博龙蛇混杂、小红书则还未真正起势。因而——寻找抖音或者微博的顶流KOC给新车造势,把更多的投放费用集中在顶部KOC,看起来似乎是最稳妥的做法。

可是,车企选择把大笔营销费用投入到KOC上的这种决策,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吗?今天我想展开聊一下2024年上半年的一些传播的变化——这个只是一家之言,也不一定全对。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01

2024年汽车媒体最大的变化

在2024年上半年,我觉得做汽车媒体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图文复兴、视频星光渐弱”。

例举几个比较直接的体验:

第一、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以后,增加了大量算法类的推荐,公众号也不再以时间线展示,而会多了各种丰富的推荐信息流。这样一来,微信图文的流量得到了大幅度攀升,每周驾仕派的图文推荐流量都是5-10万次左右,评论和互动也有很明显的增加。

第二、随着科技造车发力微博,汽车行业的运营也明显在强化图文流量,对博主参与热搜的流量倾斜相当明显,这也成为了流行的“公关议题广告化”。甚至微博通过汽车榜单来再造300个左右的新KOC,进一步扩大微博对车企的影响力。

第三、在短视频的流量争夺战中,快手应该是已经明显落后了,而视频号、小红书正在冲击抖音的流量。抖音总的流量池并不一定下滑,但在高质量用户的时间争夺战中,其实已经明显乏力。

▲来源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报告【微播易】

其中特别想说的是第三点。我们也多方了解了一下,抖音今年看起来各项数据还在稳定增长,但我们从自身以及对身边朋友们的调研中发现,尤其是中产女性很多已经基本不看抖音,而转为主要看小红书;此外,因为展示无孔不入、分享方便等优势,“顺便看看视频号”也成为很多人日常碎片时间占用的明显变化。

甚至在对身边朋友的调研中,抖音被很多高知高收入女性打上了内容相对低俗、相对粗糙的标签,而小红书之类的平台就显得“清新脱俗”。另外,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想看美图和攻略,而不是单纯的视频。

▲来源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报告【微播易】

尤其是在小红书,有朋友说“从不看视频,因为看完才能判断是否有用,浪费时间;远不如图片和清晰的文字来的有价值”——这是不容忽视一个认知和行为习惯变化。

02

社交媒体不可突破的天花板

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社交媒体有一个天然的天花板,那就是不可能突破24小时的使用界限。

用小红书的时间长,用微博就会少;看视频号的时间长,看抖音的时间就会少;在拼多多上浏览的时间长了,逛淘宝和京东的时间就相应变少了……很多时候资讯在各个平台是重复的,并且由于算法的精确性在不断加强,一个用户在各个平台里面接收到的内容也很容易重复。

这就导致了:既然用户在一个平台能够刷到比较类似的内容,他就不会再去跨平台浏览,也就是说不会同时使用多个平台。

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今年视频号嵌入微信生态后,再加上会提示微信朋友的点赞,整个视频号的流量上涨很快,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抖音的流量继续上涨。

从汽车媒体的观察来看,有些车企已经明示暗示,要求媒体参加活动后在视频号进行简单的内容发布,对于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发布要求则不再那么多——原因很简单,基于微信熟人社交,视频号内容会更容易让社交圈看到,简单来说就是更容易让老板看到内容,这就比抖音更有优势。

▲来源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报告【微播易】

同样,小红书也越来越多的占用了用户的时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用户对于小红书的依赖明显在加强。小红书的兴起是因为从阅读时效性和信息获取的体验来看,更符合快节奏的年轻中产阶级的体验,这是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无法做到的。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B站的独特性。B站和微博大概是少数还能维持网页端和手机端同时存在的媒体平台,但B站还有一个优势是它也有电视端,这又相比短视频平台多了一个新的使用空间。因此,B站在应对社交媒体时长的天花板上反而有自己的优势,受到的冲击也更小,只是其用户增长空间的天花板感觉不像占用时长的天花板那么高。

03

刷屏机制心机深

由于社交媒体有天然的使用上限限制,所以每个平台的发展逻辑无非就两个:

第一是下沉到更多用户群体;

第二是改变刷新机制,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平台的留存时长更久。

第一种策略很简单,就是早几年看到的抖音、快手用地推模式,让地推人员去开号,让更多的下沉人员使用APP。但这会使得抖音、快手这类平台的使用者越来越下沉,尤其是相对于抖音最早的“精英化”、“年轻化”视频平台的定位,现在显然已经发生了明显偏离。

第二种策略就更有意思,通过不同的排版形式,让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

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一开始依靠的就是关注列表、时间线排列,让用户建立自己的信息流。但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对资讯的刷新始终会有尽头,可能在使用了一个小时以后就基本完成了关注列表的阅读,自然会退出APP。

因此,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都开始了新一轮的算法推荐机制,尽管排列还是时间线形式,但是信息流上却更加丰富,和日常关注列表有区别,用户可以有更长的使用时间——并且微博还有热搜、微信公众号则是增加了“快讯”。

相比之下,无论是抖音、快手还是视频号,它们一开始使用的都是下滑刷新的模式,这样可以让使用者一刻不停的刷下去。

▲来源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报告【微播易】

后来则是小红书、拼多多,甚至包括今日头条和懂车帝改为了瀑布流+滑屏刷新的模式:图文和视频是混排,但是点击进入视频后可以滑屏。和抖音们的区别在于,小红书的这种单屏信息量更大,这样用户在下滑的时候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就更容易让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这就更大程度让用户留在了自己的平台。

可以说,从时间上的限制,到刷屏形式的优化,都让社交媒体平台在争夺用户时间上达到了一个“峰值”,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平台都在极力增加用户留在自己平台的时间。

可是下一个问题其实就在于:

平台的内容值得用户留在这里吗?

04

用户下沉导致优质内容被挤压

上面提到了,类似于抖音、快手这样的APP之前花了很多时间通过地推去解决用户增长的问题,效果确实很好,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过份下沉的用户群体也让这些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优质内容挤出”效应。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越下沉的用户,越喜欢“奶头乐”内容——所以可以看到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低质、短时长、撩拨情绪、剧情演绎的内容,甚至很多内容就是一眼假。

▲2024新媒体营销获客之道【得到x新榜】

这些内容极大的挤压了原本比较优质的内容观看时长,再加上推荐机制是以停留时长和完播率为标准,使得优质内容开始被“挤出”。

整个短视频平台现在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内容低质化——或者说最开始短视频平台就是随手拍、后来希望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但现在更像是制造了大量拍摄精美、内容质量不高的即时消费内容——这就使得一部分用户开始减少使用时长,分流到其他信息效率更高的平台。

实际上,据个人了解,从2024年开始头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分配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流量分配到商业流量池,而自然流量对于普通创作者或者不投“抖加”的创作者来说已经非常难以维持。

▲2024新媒体营销获客之道【得到x新榜】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抖音方面的个人IP没有前几年那么火热,一些原本顶流抖音IP的流量明显在下滑,深究的话,其点赞和评论已经不成比例。并且很明显的是,今年所谓的顶流汽车领域抖音IP基本都开始转型了,很多跨领域的抖音IP也很少出现汽车类合作内容。

另外就是据做抖音直播的经销商透露,今年平台流量几乎都需要靠商业投流,而你也只有进入商业流量池才会得到线索。光靠内容本身,自然流量基本不会进来——而作为参照的话,前年去年基本开播就能有一些自然流量。这其实是也印证了头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是在流出的。

不过,短视频平台的留存时长看上去还是维持在了高位,个人大胆猜测主要是今年下沉用户的数量和使用时长还在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直播电商的兴起,因为直播的长时间在线可以迅速拉升人均在线时长,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维持整个流量。

假如上面第一个猜测是真实的,那也就在某种层面上意味着“越刷越穷”、“越穷越刷”,因为某些不可说的原因,下沉用户在变多,相应的,他们的碎片时间也在变多。

而第二个猜测关于直播电商的逻辑,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又是另一种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短视频平台过度重视电商带来的GMV,其实也更进一步削弱了平台的内容质量,因为电商为了寻求高转化率就会产出大量的切片化内容,从而让整个平台充斥着琐碎的导购内容,更迅速地分流原本的流量、降低总体品质。

别忘了前些年很多人离开微博,就是因为猝不及防的琐碎商品导购链接,大大干扰了使用体验,偏离了用户的需求。

05

车企在短内容时代的投放策略

最后让我们的讨论回到车企在短内容时代的投放策略。

达成KPI显然是车企市场部门和公关部门最先思考的方式,因此寻找最大流量池、寻找最大的头部流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无论是从KPI的完成目标、还是用户能见度、又或者是老板的批准概率上看,这都是最直接、最通行的方式。

然而正如上面讲到的,尽管从数据上看,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诚然是目前最大的,但是短视频平台的短板相比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小红书都很明显:那就是没有足够的信息留存性。

对于快消品来说,短视频平台可以不追求内容留存,只需要刺激即时消费、快速促进下单就完成了销售闭环。但是对于汽车来说,短视频平台都是这样零散的内容、口语化的广告词、甚至随意的内容,对于汽车品牌影响力的建立、产品卖点的输出、强化消费者认知都没有什么帮助。

一句话:短视频平台正在变得越来越无法有效影响到精准的潜在人群的心智。

说深了,越来越下沉的受众没兴趣看、看不懂;按照受众喜好采用浅显情绪化的方式来说,负面的内容倒是容易影响,正面的去“种下一颗有效的种子”难上加难。

现在短视频很多IP号按照流水线化生产的汽车内容,就好像一种口语化的“TVC广告”,能够达到的目的就是在消费者面前刷一次,看个乐子或者是看个美女、看个梗。但这样的情况,对于车企来说值得大笔投入吗?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可能在流量方面,确实依靠头部KOC可以快速完成,但是对于车企而言,KPI难道只有“流量”这一个维度吗?

有效的KPI难道不应该包括信息的密度、频次以及信息的留存性等长尾效应么?相信对于这一点,所有车企的市场部门和公关部门都会认同,“KPI是一个全面综合维度的目标”——但是为什么一些车企在进行营销动作时候,身体却这么诚实呢?

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流量最容易考核、KPI容易量化、报表好做、上面层层考核KPI最后也就聚焦在流量上(在此就不多说一些灰色原因了,但不说不代表不存在)。

等于是大家一边说着传播和营销是一件多么需要全方位的影响力的事情、是一件多么讲究有效留存和有效转化的事情、又是多么需要极高专业度的事情;

一边却又有很多营销口的执行动作,明明白白在选择着那条最简单、也最能够有助于在短期内“完成任务”“写好报表”但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其“效果有限”的路。

为什么说效果有限?尽管我们认为专业的从业者应该“都很明白”,但依然还是梳理几个原因供大家参考和探讨:

第一,车企对于一款车的启动营销费用只有那么多,但却要完成给整个产品定调、而且需要延续至少两到三年的销售周期。如果是一把砸到头部大号,其效果如果不好,基本上这款车也就很难起量了。

第二,一款车的销售周期显然不会像快消品或者数码产品那么短,如果只注重开头的轰炸式营销,就算前三个月所谓订单好几万,可后面一旦有什么差错,也就迅速陨落了。

第三,平台更迭很快,但车型销售周期很长,可能两三年前短视频平台还是欣欣向荣,正在风口;但今年就有点增长乏力、欠缺精准甚至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明年、后年什么情况就更难说了。所以在传播策略上,如果只投放了短视频平台,却没有注意其他平台的信息频次和内容留存,一旦平台用户迁移,其传播内容也就烟消云散。

▲2024新媒体营销获客之道【得到x新榜】

第四,传播策略显然也应该注意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分层。

比如短视频平台现在可能下沉用户更多,更适合入门级市场;而现在小红书这样的生活工具类的平台,或许能够更有效地击穿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类似于微博这样的全民资讯平台,可能通过冲榜的形式做到短时间的大规模信息释放;用户被种草之后,去到专业垂直平台看更专业的报道也是很多人的路径依赖;还有很多高知和中产群体,会在微信公众号上看(或者听)专业的长图文;甚至很多类似于“小宇宙”的播客平台也在悄无声息地崛起……

▲2024新媒体营销获客之道【得到x新榜】

因此,把营销费用押注在一个或者两个短期流量类平台上,显然是不行的。

当然,那么多平台、如此多的媒体选择,也有大量的跨领域的博主,还有更多的KOL、KOC,市场部和公关部怎么在有限预算下去做平衡,本身确实是一道难题。

▲来源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报告【微播易】

当然,现在车企也发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被称为“广告议题公关化”,就是通过在媒体平台建立一些很有争议性或共情点的公共话题来引发讨论,从而植入产品卖点——这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冲榜。

冲榜的营销策略是否有效,我们今天不展开讨论,但是在当前这个营销内卷的氛围下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却是需要由市场部和公关部门一同去解决。假如在2024年还想着直接给头部短视频平台以及头部视频IP们做做投放,就算圆满完成了营销任务,那这类品牌基本上很难真正持续发展。

2024年,想必每个身处营销口的人都心知肚明:

写在报表里动辄过亿的流量数据,和最终能够转化成实际销量的距离,正在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毕竟,汽车营销要是真的那么简单,在2024年卖好一台车,就不会变得这么难了。

(END)

相关问答

求笔记本 导购 ,华硕N53(i5 2410M 显卡GT630)4500元和华硕A55(...

©2024中关村在线版权所有京ICP备14061128号{{title}}{{adWord}}{{factory}}{{title}}{{adWord}}{{factory}}{{...

做vivo 导购 工作十天临时辞工,老板不给工资,合法吗?无合同-...

做维梧导购工作十天,暂时退出。老板不付钱。这合法吗?没有合同遭遇法律难题...©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咨...

我是一名 导购员 ,遇到一个无理取闹的顾客,是我们商场的,她...

我是商场一个专柜的导购,我想咨询一下,在商场上班楼管乱罚导购的钱,她拿罚单你不签字她就双倍帐扣刘蕾律师已解答获取解答>还有疑问?直接咨询律师>我是一...

在一家品牌男装店当 导购 因有事请假一天未批就旷工一天,结果...

作为一家品牌男装店的导购员,他未经批准旷工一天。结果,店长说他不得不扣除50...©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4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

我近来想买联想125L的笔记本,但是不知道质量如何,有谁知道啊?...

还没有满意的可以去9G实惠手机导购上看下,那上面介绍了很多高性价比的手机信息...体验华硕天选Air2024评论6当华为MateBookGT14遇上三星堆专业实力展现旗...

2021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

一、中国母婴市场概况1.2021年中国母婴行业发展环境概览2.中国母婴市场规模母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达到3.25万亿元。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

向公司请假半个月了也没批,直接不给请假怎么办-找法网

我问一下我买车签合同是36期,导购员给48期怎么办你好,根据你签订的合同来判断...©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咨...

单位无故换岗可以不接受吗-找法网

我问一下我买车签合同是36期,导购员给48期怎么办你好,根据你签订的合同来判断...©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咨...

公司可以不发提成吗?-找法网

我是一名家具导购员,我们的工资是有基本工资和提成两部分组成,现在公司7月份实...©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咨...

公司不给员工购买社保怎么办,怎么投诉-找法网

我问一下我买车签合同是36期,导购员给48期怎么办你好,根据你签订的合同来判断...©2003-2024找法网粤ICP备10231287号隐私协议侵权投诉律师加盟找法网咨...